儘管CoinGecko數據顯示,近30日比特幣價格仍持續在低點徘徊,但系統網路的難度卻連續經歷兩次大幅上調,先是在區塊高度 758,016 處將挖礦難度上調13.55%至 35.61 T,緊接著又是在區塊高度 760,032 處迎來難度調整,並將挖礦難度上調3.44%至 36.84 T。
這並不常見,對比特幣挖礦原理較為熟知的朋友應該知道,比特幣難度調整機制設置的目的在於,保持比特幣能在既定的時間,也就是每隔大約10分鐘出一個塊。如果沒有這個調整機制,那麼隨著機器的更新迭代,在礦機計算能力變得越來越優秀的情況下,礦工可能幾秒鐘就能找到一個區塊,短時間內市場將會有大量BTC流通,這會給BTC的價值造成毀滅性的災難。
中本聰很有遠見的意識到了這一點,所以在比特幣白皮書上引入了難度調整,如果最近的 2016 個區塊開採所用時間比上一階段的短,說明該時間段有更多的算力湧進,系統就會增加挖礦難度;如果最近的 2016 個區塊開採所用時間比上一階段的長,說明該時間段有算力流失,系統就會減小挖礦難度。當然為了防止難度變化過快,調整的時候有個4倍的限制,即單次調整最高幅度為400%。
所以按照市場規律,當前熊市週期下,幣價的不理想,能源價格的飆升,導致挖礦回本遙遙無期,理應會有大量算力流失,但近期幾次的難度上調或許表明:比特幣礦工對於短期的幣價漲跌已沒有那麼在意了。
又或者說如今的比特幣礦工已不是原先那批套利玩家了。經歷過2021年中國的礦場“清退潮”、各國的加密挖礦“限電令”以及今年以來能源價格的暴漲,比特幣的個體或小型礦工已被“洗牌出局”,礦業資源向大型機構傾斜,也只有這種高度集中化的模式,才能在這艱難的熊市裏保持盈利。
據有關數據顯示,加密礦企CleanSpark 在6 月至7月期間購買了2,861 臺採礦設備和 1,061 臺 Whatsminer M30S 礦機;Riot Blockchain目前則部署了超過 4 萬臺礦機;Core Scientific 在今年7月向比特大陸支付2021年訂購的 100,000 臺採礦設備。此外,像Bitfarms、Argo Blockchain、Hut 8 Mining以及Greenidge這些大型礦企,它們所擁有的礦機規模,也是十分龐大的。
*數據僅供參考
擁有上萬臺礦機資源,將它們部署在發電站附近,可以得到非常低廉的電價,同時將這些礦機產生的大量廢熱利用起來,如溫室種植、城市供暖等,這是個體或小型礦工所不具備的。在極度壓縮了挖礦成本後,即使在單T算力收益跌至歷史低點的情況下,這些礦企仍然可以保持礦機的正常運行,甚至能對礦機進行複投。
單T算力價格僅有 $0.07,數據來源於:The Block
時境變遷,如今的加密挖礦造富神話或難再現,礦工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連遭打擊,就連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,都已經告別了礦機挖礦時代。大批散戶玩家的離場,加密礦企機構正取而代之,已成為當前的加密挖礦主力軍。
如果把比特幣看成是一場社會性的實驗,不可否認的是,這場實驗當前仍在正向發展,挖礦集中化正是前進中的必經之路。如今還在挖礦的個人玩家,或許才是真正的信仰者吧。